无水氯化钙的生产工艺无水氯化钙为白色或灰白色固体(粒状、块状或粉末),味微苦,无臭,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能溶于醇、醋酸等。 具有强烈的吸湿性,在空气中极易潮解,因此多数用于各种物质的干燥剂。
一、生产原理
可用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操作过程
1.制二水氯化钙(CaCl2· 2H2O):将盐酸(31 %)和石灰石粉,按2.2:1的配比投入反应缸中,在搅拌下发生反应,生成酸性氯化钙溶液,移入澄清槽内。加入石灰乳,调溶液pH值为8.9~9,这时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沉淀析出。经澄清,过滤,滤液移在蒸发皿内加热至172~174℃蒸发,经结晶,分离后于200~240℃下干燥脱水,即得二水氯化钙。
2.制无水氯化钙:将二水氯化钙再加热至260~300℃,干燥脱水,即变为白色的无水氯化钙。
流态化生产粒状氯化钙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液体氯化钙为原料,雾化的液体氯化钙与温度为380-420℃的高温热气形成混合流态化状态,在粒状氯化钙晶种的作用下得到粒状无水氯化钙。
载冷剂依靠显热来运载冷量的,是在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传递制冷量的中间介质。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物体或空间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重新被冷却,如此循环,以达到制冷目的。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载冷剂是水,比如小时候夏季我们会把西瓜放到刚抽出来井水中,把西瓜浸泡一会再吃,口感会比较冰凉,就是这个原理。水就是载冷剂,但只能用于高于0℃的条件。当要求低于0℃时,一般采用盐水,如氯化钠或氯化镁或者氯化钙配置的水溶液。不同成分的载冷剂根据其本身的冰点不同达到的防冻或者制冷效果也就不同。氯化钠冰点-20℃;氯化镁冰点-30℃;氯化钙冰点-50℃。
水质PH值的调控需要用到氯化钙。
水产动物适宜的pH值为中性偏弱碱性(即pH 7.0~8.5),当pH值异常变得过高(也就是当pH≥9.5)时,会导致养殖动物生长速率减慢、饵料系数及发病率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降低pH值是池塘水质调控的重要技术措施。氯化钙PH值都是中性的,并不能够作为酸碱调节剂使用,但是氯化钙可以通过自身的钙离子来沉淀氢氧根离子同时絮凝沉淀浮游植物,减缓藻类消耗二氧化碳量,从而降低PH值。